初入职场遭遇不适
柴敏已经毕业三年,却总是撕不掉职场新人的标签,最长的一份工作只做了一年。她自幼便被父母娇生惯养,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培训中心,做行政助理。
刚刚步入职场的柴敏发现,行政助理工作就是在会议室服务,领导开会中为与会人员沏茶倒水,其他时间则在忙碌中迎接一场又一场会议的开始和结束。周而复始,柴敏觉得学了三年英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,连个办公室都没有,一大群“行政助理”每天都挤在一间休息室里。由于是新人,经常被安排服务人数多、任务重的会议,柴敏认为领班是刻意为难自己。
满腔委屈的柴敏回家诉苦,父母也跟着一起生气:“为什么欺生?这样的工作没法干!”听了父母的话,柴敏高兴地辞职了。
不满现状屡换工作
几个月后,舅舅为柴敏介绍了一份新开业的四星级酒店前台工作,酒店许诺只要努力干满一年,就提拔她为领班。不过月余,柴敏便开始觉得主管总给自己找麻烦:加班餐不去食堂吃,总是让柴敏帮忙拿到办公桌前吃;外出收款,要求柴敏命令司机绕道回家办私事;明明柴敏的工作量最大,可奖金却比老员工少了200元……回家一通抱怨,父母再次站在柴敏一边,和她一起抱怨主管的不公,并同意柴敏换东家。
经过简历投递、面试,柴敏进入一家物业公司做文员,公司就在隔壁小区,之前需要早起的痛苦算是可以终结了。目前,柴敏还在那里继续工作着,但正在考虑换个收入更丰厚的工作。
遇挫折父母别纵容
毕业三年,屡次因为无法适应现实环境而辞职,柴敏总是为别人的态度“埋单”,进入了恶性循环。对此,资深人力资源专家、注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张玮认为,在家长和社会溺爱下成长的孩子,容易对就业产生疲惫心态。家长应教育孩子“不要总是想毕业了社会给我提供什么,而要有毕业了我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的想法。”此外,国家高级就业指导师汪女士说: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父母对孩子的好,应该体现在让孩子懂得社会生存本领和职场生存法则,而不是一味地包揽、纵容,这样并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职业发展。”